1948年11月6日,国共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斗——淮海战役全面爆发。这场战役的规模庞大,涉及的地域也极为广泛。战斗中心是徐州,战线东至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界淮河,整个战场犹如一幅宽广的地图,士兵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展开了生死较量。
战斗伊始,驻守在山东与江苏交界处的国民党第3绥靖区部队,原本负责保卫贾汪、台儿庄一线的防线,突然在副司令官何基沣与张克侠的带领下,通过电报宣布起义,主动撤离了防区并放弃了重要的运河防线。紧接着,黄百韬所率领的第7兵团的12万人,试图在徐州以东展开反击,然而不久后,他们便被华东野战军封锁在一个死角,眼看着被围困的危局愈加严峻,形势极度紧张。
徐州的“剿总”指挥官刘峙和副指挥官杜聿明见状急忙调兵遣将,试图稳定战局。他们迅速指派邱清泉所辖的第2兵团与李弥指挥的第13兵团近20万大军前往增援。这两支部队均为国民党精锐的中央军,邱清泉兵团的第5军和第74军不仅装备精良,而且经过多次战斗洗礼;李弥兵团虽然驻守山东烟台港,但他们的战斗力依然强悍,老兵为主,且武器装备相当精良。
展开剩余66%到了12日,邱清泉和李弥两兵团分别在白楼和古山北部与华东野战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国民党的空军支援也随之到位,轻重炸弹和燃烧弹如雨点般洒向战场。与此同时,邱清泉和李弥的炮兵开始猛烈反击,山炮、野炮、榴弹炮齐发,炮火炸得天昏地暗,连村庄都瞬间变成废墟。尽管如此,华东野战军的士兵们依然顽强抵抗,死死守住阵地。每当国民党部队突破一道防线时,他们又会遭遇到华东野战军的强力反击,进攻一次又一次被挫败,损失惨重。
直到14日的晚上,经过两天激烈的争夺,邱清泉与李弥的部队依旧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士兵们因长期作战,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指挥部下令休整,但依然没有发动新的攻击。与此同时,空军也不甘示弱,纷纷向上级报告,指责地面部队迟迟未能采取行动,导致战局不利。两军互相指责,气氛愈加紧张,甚至爆发了争执,双方互不相让,最后这场争吵甚至传到了蒋介石那里。空军的通讯系统占优势,提前将责任推到了邱清泉身上,蒋介石闻讯后勃然大怒,发电报斥责,并立即派遣新任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前往徐州督战。
顾祝同一到战场,便毫不客气地质问道:“敌军不过两三个纵队,为什么你们两个兵团还打不下去?”面对这种问责,杜聿明心中的怒火也难以平息。他冷静回应:“打仗可不是简单的画个箭头就能打到目标,敌人已经占据了有利阵地,并且增援持续到来。每一个村庄、每一个据点都必须经过反复的争夺,才能成功攻克。”虽然杜聿明已向顾祝同解释了前线的复杂情况,但顾祝同毕竟是来自南京的高级指挥官,面对这样的问题,杜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客气。
为了在蒋介石面前有所交代,杜聿明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秘密指示将预备队与邱清泉兵团第74军从右翼发起侧面迂回,目标是打击华东野战军的侧背。然而,当第74军行动刚开始,他们就与华东野战军的部队遭遇激烈交火。双方激战至次日早上9点,依然没有决出胜负,只能在张楼、陈庄一带对峙,形势陷入了僵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邱清泉与李弥的兵团尽管不断发动攻击,但仍然无法突破敌人的防线。长时间的战斗使得双方都面临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消耗。到22日时,黄百韬领导的兵团终于彻底覆灭,黄百韬本人也在绝望中选择了自尽。这个消息传来,国民党方面的进攻部队如释重负,急忙撤回徐州,放弃了原本的进攻计划,不敢再冒险深入战场。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配资-股票如何做杠杆-在线炒股杠杆-我要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